闵行区发布《关于印发<闵行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闵府发〔2020〕16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公司:

现将《闵行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20年9月8日

 

 

闵行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把握全球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趋势,把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性作为闵行区加快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闵行区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赋予的经济发展新机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推进闵行区智能感知体系、5G通信网络、“城市大脑”等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的融合重构。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突出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支持在线经济发展,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提升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全力建设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奠定基础。

(二)行动目标

到2022年,闵行区基本形成网络高速、创新融合、智能互联的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格局,数字经济特色显著,形成以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和闵行南虹桥为引领的“2+X”创新发展新业态,新型基础设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布设适度超前的网络设施。实现区域内5G网络全覆盖,重点区域完成深度覆盖,移动通信网络和固网提速达到“双千兆”,政务外网全面升级,网络建设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培育形成5G同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的应用态势。

——建成高效协同的支撑平台。完成区级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推动云计算、边缘计算、高性能计算协同发展,促进数据中心空间集聚、规模发展、存算均衡,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应用场景支撑能力。

——部署全域感知的智能终端。加快物联网终端部署,围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积极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化传感器,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推动“万物互联”发展。

——营造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坚持数字赋能、智能驱动、智慧引领,着力优化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推动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学科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高速连接的信息通讯网络

1.实现5G和宽带网络高质量建设。编制闵行区5G网络建设规划,将5G基站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相融合,至2022年,累计建设5G通信基站4500座以上,实现区域全覆盖,推进虹桥商务区、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等区域深度覆盖。以“能合则合、应合尽合”为原则,在全区主要干道、重要场所逐步推行综合类智慧灯杆建设,结合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等区块的开发建设,推行区块内智慧灯杆建设。加快推动宽带网络建设,实现我区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务楼宇万兆接入能力全覆盖,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平均达到1000兆以上,用户感知速率平均达到50兆以上。(推进单位:区科委、区建管委)

2.加快工业互联网新生态布局。试点推进以5 G、软件定义网络(SDN)、窄带物联网等技术升级企业内网,支持企业开展针对既有生产设备与系统的网络化二次开发,聚焦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电子信息等领域,培育15家数字化智能标杆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建立集合供应链管理、产品溯源、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一体的区级云平台,指导2000家中小企业上云。(推进单位:区经委)

3.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应用IPv6升级,聚焦新型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互联网数据中心、政务云平台与社会化云平台IPv6改造,推广全面支持IPv6的移动和固定终端,到2022年底,全区IPv6活跃用户占比互联网用户超过80%。(推进单位:区科委)

4.完成政务外网安全高效改造。推动区级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到2021年底,带宽能力达到40-100G,实现数据流量和视频流量“一网双平面”承载,为区级“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协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推广应用自主可控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照国家密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强化密码技术在重要数字基础设施中的推广应用,扩大数字证书应用范围。(推进单位:区府办、区委机要局、区科委、区大数据中心)

(二)搭建高效协同的管理支撑平台

1.构建标准化大数据资源平台。以标准化数据仓库建设为基础,以数据中台建设为目标,围绕闵行区城市大脑建设,实现全区政务数据、视频图像、物联感知、地理信息、社会行业等全区域数据的归集,完成区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实现数据赋能。推动数据资产化,探索数据商业化模式,构建形成公共数据 “六位一体”大数据资源体系,全面数据赋能应用,基本实现公共数据社会化运营能力。(推进单位:区科委、区大数据中心)

2.建设“AI+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建设闵行区“一网通办”AI支撑平台,提供一批解决部门共性难题、提升效率的通用算法模型,针对复杂程度高的事项实现智能辅助审批,降低审批差错率。试点在随申办上实现“智能互动”示范场景落地,实现智能场景引导、智能人机对话、智能政策体检等服务。通过人脸活体识别、智能填表、OCR识别技术实现智能审核、远程审批、自助发证等,探索开展“无感审批”。(推进单位:区民政局、区行政服务中心)

3.聚焦“一网统管”支撑体系。依据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管理要求,明确全区电子政务云技术框架,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云管理架构。根据市区两级“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统一建立全区城运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中台),并且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统一建立全区城运主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基本架构和数据目录,实现市、区、街镇三级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双向传输。依托本市空间地理底图和各类图层信息,在全区建立统一的地名地址标准和数据库,叠加“一标多实”各类城市运行管理要素数据。实现视频图像资源共享共用,有序推进各类智能化管理场景应用。(推进单位:区城运中心、区大数据中心)

(三)部署广泛覆盖的智能终端设施

1.布设十万级神经元感知网络。统筹全区物联感知端平台建设,在建筑物、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环境监测点等涉及城市治理设施部署物联感知“神经元”,拓展形成城市治理感知体系,实现感知数据的统一规范采集。利用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丰富终端设备接入手段,提升全区监控设施每平方公里的覆盖率。推进本区城运系统交通管理子系统(IDPS系统)建设全域覆盖,实现路况实时感知、路权动态分配、交通智能诱导。(推进单位:区科委、区建管委、区公安分局、区水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城运中心)

2.拓展智能末端服务设施。进一步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设施投放范围,加大对医院、学校、办公楼宇、大型社区等区域的覆盖力度,新增2000台以上智能取物柜。基本建成适当集中、布局均衡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充电设施实现外环内0.9公里服务半径、郊区新城及其他区域1.5公里服务半径全覆盖,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1500个。三年内结合专项规划,推进建设若干个加氢站,力争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率先应用落地。(推进单位:区经委、区建管委、区交通委)

3.建设“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完善升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成区域卫生健康数据资源集成存储和数据治理平台,实现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公共卫生、卫生资源、运营管理数据资源库标准化,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社区医院建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医院信息平台、患者服务系统等特色应用系统,持续提升智慧医院建设水平,实现3家以上互联网医院挂牌营业。建设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医技共享信息平台,探索对社会办医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推进单位:区卫健委、新虹桥公司)

4.建成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全面开展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构建“统一接入、统一认证、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防护、一网通办”的区域教育云平台。立足数据驱动,构建基于智能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支持环境,充分利用智能传感、数据挖掘等技术,通过数据分析描述学习者画像,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实施智能化因材施教。推动物联网感知校园建设,完成8所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建设。(推进单位:区教育局)

(四)营造开放融合的创新研发环境

1.推进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上海交通大学建设“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国家大科学装置,支撑现代医学创新重大研究。支持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以及航天、船舶、航空等科研院所争取国家新一轮重大科学技术设施的布局建设。促进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的科研设施共享共用,向社会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2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42家市级研发机构的科研资源,聚焦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加盟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购买关键重大进口设备,开展研发技术服务和仪器设施设备共享。(推进单位: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相关科研院所、区科委)

2.加强产业创新引领的功能型平台建设。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着力发挥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创建一批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重点建设和发挥好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对相关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和集聚高地,争取国家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推进单位:区科委、莘庄工业区、南滨江公司)

3.建设智慧医疗创新研发基地。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5G+”对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的支撑赋能作用。启动建设国内首家面向医疗机器人产业且获得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公共检测平台,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积极搭建医疗影像诊断特色应用数据中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场景的尽快应用,探索应用5G技术开展远程手术。开展五大前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健康医疗与智能产业融合创新的生态样板。推动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建设医学大数据、智能医疗器械与软件创新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和面向创新生物药研发的创新服务平台。(推进单位:区科委、南滨江公司、临港浦江园)

4.加快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基础软硬件的研发与示范应用,特别是数字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和生产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大力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能级。加快服务业的数字化应用,积极推行“互联网+创新创业”,支持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开展集成创新,加快培育一批以上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推出一批示范效应好、带动作用强、市场影响优的在线新经济应用场景。(推进单位:区经委、各园区)

(五)突出区域发展的特色功能定位

1.打造马桥人工智能创新高地。高起点高要求建设区域网络传输高速通道,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启动上海工业智联中心项目,建设以发展工业智能产业为方向的全生命周期产业综合体,引入工业智联龙头企业,建立工业智能高端研发平台。启动紫光(上海)芯云中心建设,建成闵行区高等级算力中心、人工智能科创中心、人工智能实训中心、智能城市建设运营中心。围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需求,在实验区内提供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建设,重点发展智能运载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新硬件系统等“四智”产业。(推进单位:区经委、试验区公司、马桥镇)

2.助力虹桥商务区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加快区域内光纤宽带网络、通信基站、通信管道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合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完成全球信息通信枢纽建设。以“5G示范商务区”为依托,打造虹桥天地等大型综合智慧商圈。开展车路协同车联网建设,利用5G通信及C-V2X车路协同技术,将车、路、云形成互联整体,提升道路使用效率,让用户在加油、支付、停车等场景下实现无缝对接。建设“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完成全球跨境技术贸易存证系统建设,联通国内和海外不同国家的技术交易生态,实现国际化技术交易在线结算。加快建设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二期,帮助全球商品、技术、服务进入中国,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开展虹桥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建设,打造全产业链电竞产业园区,建成全球领先的电竞中央商务区EBD,完成VR体验中心、游戏软件交易中心建设。(推进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南虹桥公司)

3.建设“大零号湾”5G智能创新港。围绕上海交大、华师大周边1.3平方公里的T字型双创开放区,发挥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科创要素集聚优势,建设“大零号湾”5G智能创新港,推动打造网络集成、功能集成、界面集成、业务集成的服务创新创业的智能综合“5G+”智慧园区。发挥紫竹“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的既有优势,聚焦数字内容制作、集成播控、数字新媒体领域,推动5G技术结合VR/AR、4K/8K超高清视频技术在体育赛事、大型演出等领域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发基于5G技术的文化娱乐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推进单位:区科委、南滨江公司、紫竹高新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区主要领导牵头、分管区领导担任各专项召集人的闵行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作机制。区科委发挥日常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按领域加强推进,区政府督查室加强跟踪督办,推动相关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对项目成熟度高、年内可开工的项目将其列入当年区重大项目予以推进,进一步精简优化审批流程。

(二)拓宽资金渠道。整合优化国家、市级各项补助资金和区级财政性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市级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引导相关资金向“新基建”倾斜。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基建”重大项目实施中。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基建项目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三)强化政策引领。将“新基建”纳入区级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制定出台推动“新基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深化应用场景、加快产业集聚、推动项目落地、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综合运用闵行区产业发展、知识产权、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等各类政策,提供精准服务,为相关企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四)推动应用示范。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强化资源整合,推动政府部门率先运用“新基建”成果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主动对接上海市重大专项,积极申报市级试点示范项目,发布一批区级应用场景,启动一批区级应用试点项目。通过场景开放、需求对接、项目支持等方式,引导相关领军企业、优秀团队落户闵行,形成示范效应。

 

 

附件

闵行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作机制

 

 

为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推进闵行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按照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工作部署,区政府决定成立闵行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作机制,具体如下:

组  长:陈宇剑

副组长:沈军  吴斌  朱效洁  汪向阳  刘艳

一、网络建设专项组,主要牵头实施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召集人:吴斌。牵头单位:区科委、区经委。

二、平台建设专项组,主要牵头实施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召集人:沈军、朱效洁。牵头单位:区城运中心、区大数据中心。

三、终端建设专项组,主要牵头实施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召集人:汪向阳、刘艳。牵头单位:区建管委、区交通委、区卫健委、区教育局。

四、创新建设专项组,主要牵头实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召集人:吴斌。牵头单位:区科委、区经委。

五、协调工作组,各单位做好与市级部门的对口联系,各街镇建立相关工作机制,推进配套设施建设,落实特色举措等。召集人:吴斌。牵头单位: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六、督查工作组,主要跟踪督办年度工作任务和重大投资完成情况,发现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召集人:吴斌。牵头单位:区府办、区发改委、区科委。

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日常协调工作由区科委会同区发改委、区经委等部门负责,区政府督查室加强跟踪督办。各单位要按照分工,细化工作清单,加强上下联动,抓好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