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发布《关于推进健康闵行行动的实施方案》



闵行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健康闵行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闵府发〔2020〕15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公司:

现将《关于推进健康闵行行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0年7月16日

 

 

关于推进健康闵行行动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上海行动,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要求,对标《关于推进健康上海行动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9〕16号)及《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沪健促委〔2019〕4号),结合健康闵行建设实际,现制定推进健康闵行行动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到2022年,建立与闵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市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及治理体系,全面普及健康生活,促进健康资源科学、均衡、合理分布,基本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健康保障体系持续完善,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健康产业逐步发展,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上海领先水平,为闵行建成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提供有力保障。

到203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及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前沿水平,在打造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的同时,使闵行成为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区之一。

二、重大行动

(一)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广泛宣传健康科普知识,打造权威的健康教育平台,充分发挥融媒体传播优势,引导居民树立科学健康观,培育弘扬良好社会健康风尚。开展“健康中国行”、“中医中药中国行”等宣传教育活动。协助建立完善开放共享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推进健康促进智库建设。推进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运用“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健康科普,创设“家庭医生微课堂”,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培育健康科普品牌,推出“健康上海”、“健康闵行”建设示范案例。积极统筹社会和行业资源,完善健康文化共建机制,建设完善载体多样、功能多元的各类健康科普基地。强化政府在健康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将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体系。推进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设,推动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常态化,继续向本市居民家庭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和工具。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36.6%和40%。(牵头单位:区卫健委、区新闻办、区市场局、区融媒体中心,配合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人社局)

(二)合理膳食行动

贯彻落实《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发布闵行区居民营养健康报告,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精准化营养和膳食指导。发挥居民小区、企业、楼宇宣传阵地优势,加大营养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广泛开展营养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积极推进营养标签的警示标识,推广使用限盐勺、限油壶等合理膳食健康小工具,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提倡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开展限酒科普宣传和行为干预,引导市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加强集体供餐单位营养操作规范建设,创建和评比健康餐厅、健康食堂、营养学校。充分发挥各类专业队伍作用,在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医院等集体供餐单位进行营养指导,推动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到2022年,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保持在7.5克以下。到2030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0%。(牵头单位:区卫健委,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市场局、区体育局)

(三)全民健身行动

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15分钟体育生活圈”。推动区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加大“体绿结合”,丰富场地类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品牌,积极承办市民运动会、城市业余联赛等市级赛事。加强全民健身与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良性互动,推广普及群众欢迎度高的项目。深化“体育+”和“公园+”理念,开展体育与公园相结合的各类健康活动,形成公园体育健康活动品牌。加强前端培育,深入开展“体医结合”慢性病运动干预。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分别不低于96%和96.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45%左右和4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在2019年基础上有所升高。(牵头单位:区体育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卫健委、区教育局、区规划资源局、区房管局、区绿容局、闵房集团、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四)控烟行动

贯彻落实《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加强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正确引导市民养成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习惯。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建设规范的室外吸烟点。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控烟的宣传引导。开展无烟示范场所建设,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加大烟草广告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发布烟草广告行为。依法规范烟草促销、赞助行为。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逐步建立和完善戒烟服务体系,将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有机连接,共同构建全覆盖式戒烟服务网络。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吸烟率分别下降到20%以下和18%以下。(牵头单位:区卫健委、区市场局,配合单位:区交通委、区教育局)

(五)“心、眼、口”健康促进行动

1.强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社区、学校、医疗机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心理服务网络,加强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扶持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促进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规范化发展。推进心理应急干预体系建设,加强对儿童、青少年、老人、特殊职业人群、慢性病患者、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应对重大疫情开展心理疏导,建立“全人群、多部门、综合化”的心理应急干预机制,开展社会心理监测、预警和干预,提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能力。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深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程服务管理,强化基层“网底”功能,推进综合性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指导室建设。加强精神卫生管理三级网络建设,加大患者救治救助力度,加强精神康复机构管理,建立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牵头单位:区卫健委,配合单位: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残联、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2.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建设。依托“复旦-闵行健康联合体”平台,构建闵行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教、医、家、社”联动平台,着力推进国家级近视防控试点区创建。建设“闵行区视觉健康预防干预中心”和“闵行区视觉健康规范诊治中心”。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屈光建档,开展视觉环境监测工作,结合“双随机”抽检结果,督促落实硬件整改,改善视觉环境。减轻学业负担,建设百所近视防控优秀学校。促进家校联动,形成防控合力,提高全区近视防控综合能力,切实降低辖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到2022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基础上力争每年下降0.5左右。到2030年,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牵头单位:区卫健委、区教育局)

3.构建口腔综合防治模式。借助市级口腔医院的专业力量,整合区牙防所、社区医院、社会办医力量,打造闵行口腔服务一体化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服务管理,建立连续口腔健康档案。加强重点人群口腔健康管理,开展育龄期女性孕前、孕期及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服务。探索职业人群口腔健康管理,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口腔健康建档及管理,推动老年人口腔疾病综合防治服务。到2022年,建立生命早期1000天和慢性病口腔健康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到2030年,口腔健康管理模式持续优化,实现对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管理与服务。(牵头单位:区卫健委,配合单位:区教育局)

(六)人群健康促进行动

1.加强妇幼健康。提高区属综合医院、社会办医产科、儿科服务能力以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能力。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抢救网络。建成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推进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建设,提升0-6岁儿童健康管理水平。落实儿童健康行动计划,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开展儿童常见病早期筛查、评估、干预及群体研究,积极发挥“医联体”双向转诊平台作用,完善疾病筛查全程服务管理。加强孕产妇保健精细化服务管理。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继续保持发达国家水平。(牵头单位:区卫健委)

2.加强中小学健康促进。促进“医教结合”,完善“一校一医”制度,巩固提升全区学校传染病防控水平。进一步健全学生健康和疾病监测体系,加强因病缺勤缺课监测、学生意外伤害监测,开展儿童青少年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推进学生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施儿童口腔健康服务与管理。将学校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办学绩效考核。推动“体教融合”,加快推进“会游泳、学打球”项目,发挥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示范作用,培育校园体育文化,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力争球类项目覆盖全区中小学。到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50%以上。到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60%以上。(牵头单位:区卫健委、区教育局、区体育局)

3.加强职业健康保护。贯彻落实《上海市职业病防治条例》。研发、推广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督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依法依规从事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切实履行机构主体责任。加强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建立统一、高效的监督执法信息管理机制。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比例持续保持在4%以下。(牵头单位:区卫健委,配合单位:区科委、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4.加强老年健康。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成并开办市老年医学中心和闵行区老年护理院;完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以签约、托管、嵌入为主要形式开展合作,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通过优化长期护理保险受理评估、护理质控、结算监管等环节,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依托医学高等教育学校,加强老年医学学科和护理学科体系建设。完善家庭养老政策体系,支持老旧小区和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和适老环境建设。至2022年和2030年,65岁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牵头单位:区卫健委、区民政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科委、区建管委、区交通委、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退役军人局、区教育局、区体育局、区房管局、区城管局)

5.强化残疾预防与康复。贯彻落实国家《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加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合理配置残疾人康复资源。实施精准康复,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健全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到2022年和2030年,残疾预防和康复体系持续完善。(牵头单位:区发改委、区卫健委、区残联)

6.深化健康扶贫。通过区三级医院骨干医生实地支援以及受援地医院进修人员定期来本区进修、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持续的健康扶贫举措,推进区二、三级医院帮扶受援地(云南、新疆等)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远程服务等方面能力建设,助力受援地(云南、新疆等)打赢脱贫攻坚战,逐步改善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不平衡问题。到2022年和2030年,受援地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牵头单位:区卫健委、区合作交流办)

(七)慢性病防治行动

1.强化心脑血管病防治。开展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落实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向居民提供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健康教育以及综合干预等相关服务,扩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筛查干预覆盖面。加强社区电子血压测量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以人为单位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开展超重肥胖、血压、血糖增高、血脂异常等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巩固完善脑卒中“医防融合”综合防治体系。规范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加强救治能力建设。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提升胸痛患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开展面向社会大众的脑卒中、胸痛急救的应急救护培训及“中风120”知识宣传。到2022年,基本实现社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标准化检测,巩固完善脑卒中“医防融合”综合防治体系。到2030年,高血压知晓率不低于65%,治疗控制率不低于45%,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稳定在160/10万以下。(牵头单位:区卫健委)

2.强化癌症防治。积极贯彻零级预防理念,提高辖区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开展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完善重点癌种早发现网络,不断优化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筛查模式。继续推动大肠癌、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等重点癌症社区筛查和评估。完善癌症登记报告制度。依托“肿瘤医院-闵行”医联体,建立闵行区康复医学专科联盟,完善专业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组成的“三位一体”防治工作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常见癌症诊断时早期比例不低于32%和40%。(牵头单位:区卫健委,配合单位:区科委)

3.强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注重引导重点人群早期发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推动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将肺功能检查纳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提升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慢阻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加强社区慢阻肺健康管理标准化服务能力建设,向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全程防治管理服务。鼓励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接种肺炎疫苗。到2022年,初步实现慢阻肺全程健康管理规范化服务。到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稳定在6.2/10万及以下。(牵头单位:区卫健委)

4.强化糖尿病防治。完善糖尿病预防与诊治服务体系,依托闵行医联体平台资源,加强区域诊治中心建设。拓展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和高危人群筛查干预人群,探索办公人群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加强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推进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筛查,积极开展规范诊治和有序转诊。进一步加强社区糖尿病相关检测能力标准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结合智慧健康小屋,支撑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不低于82%和90%。(牵头单位:区卫健委,配合单位:区体育局)

5.强化慢性病健康综合管理。加强慢性病风险综合评估与管理,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阻肺等重点慢性病风险多因素综合评估。依托区级数据平台资源,进一步完善“医防”数据互联互通水平,提高慢性病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健康骨骼行动,构建“医防融合”的骨科常见病综合管理模式。到2022年,建成部分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到2030年,慢性病综合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牵头单位:区卫健委)

(八)公共卫生体系优化行动

1.夯实公共卫生基础平台。加强现代化疾控体系达标建设,启动新一轮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实验室功能设置,配齐配全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等;推进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中心标准化建设,夯实疾病控制工作基层网底。实施全覆盖传染病救治网建设工程,加强传染病救治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发热哨点诊室、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构成的全体系、全覆盖传染病救治网络。实施标准化应急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科学做好方舱医院预设规划,制定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场所转换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的预案,确保应急状态下快速转化为应急医疗救治场所。(牵头单位:区卫健委,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2.打造智能精准管理平台。依托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建设高效智能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不同风险情景的公共卫生应急演练。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融入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强化多部门协同作战、应急协调联动,推进应急处置网格化、小单元管理,构建集中领导、指挥高效、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格局。依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等,建设便捷灵敏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系统。依托“一网统管”,联动公安、应急、住建、民政、大数据中心等部门,推进与公共卫生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互联互通,建设精准智慧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牵头单位:区卫健委、区公安分局、区应急局,配合单位:区建管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市场局、区房管局、区城管局、区机管局、区城运中心、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3.提升医疗救治防控能力。加快疾病监测、卫生检测、卫生信息、卫生监督等领域人才培养,打造职业化专业化药品、医疗器械检查员和监管员队伍。依托“复旦-闵行健康联合体”平台,做好公共卫生学科整体规划,进一步突出本区慢性非传染病防制、公共卫生信息化等优势领域,加大对传染病、卫生应急等重点学科扶持力度,打造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和品牌科室。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积极支持、科学核定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在规定比例内就高设置中高级岗位,建立健全科学和绩效激励评价机制,提高公共卫生人员薪酬待遇水平。(牵头单位:区卫健委,配合单位:区科委、区人社局)

4.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规范管理。持续加强疫苗全过程可追溯管理,推进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艾滋病、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等慢性传染病患者和感染者的社区规范管理,提高重点人群相关疫苗接种率。维持无脊灰状态,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和血吸虫病消除状态。巩固消除碘缺乏危害工作,切实预防控制病媒生物。(牵头单位:区卫健委、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

到2022年,显著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初步形成组织保障有力、投入保障长效、物资保障充裕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到2030年,建成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形成指挥有力、运行高效、机制完善、能力一流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成为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区之一。

(九)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行动

做好市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区属医疗机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重点推进2个市级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区域医疗中心布局,提升区域医疗中心服务能级。做好国家级城市医联体试点工作,深入推进综合、专科医联体建设。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配合推进“腾飞计划”实施,打造高质量临床重点专科体系。建设医学协同创新集群,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争取在若干医学领域突破一批领先的关键技术。建设开放、共享的临床研究平台,促进临床科研与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融合。做实家庭医生制度,建立完善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的分级诊疗体系。到2022年和2030年,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牵头单位:区卫健委,配合单位:区科委)

(十)社区健康服务促进行动

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一轮标准化建设,全面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开展社区智慧健康小屋建设,使用“健康云”、闵行“捷医平台”等APP实时查询检测结果,畅通居民自我健康检测与获得健康指导渠道。延伸功能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充分依托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功能社区内设医疗机构,探索如“医菜单”等多种形式的“功能社区健康服务”项目。全面推广安宁疗护服务,形成主体多元、功能健全、模式多样、服务规范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到2022年和203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持续提升。(牵头单位:区卫健委)

(十一)中医药促进健康行动

深化“龙华-闵行”、“岳阳-闵行”中医医疗联合体内涵建设,建立以中医优势病种建设为切入点、以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推广应用为重点,覆盖区属三、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专科专病联盟群。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标准化建设,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着力打造海派中医服务品牌,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海派中医工作室。探索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打造智慧中医。到2022年和2030年,中医药服务网络持续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牵头单位:区卫健委)

(十二)健康保障完善行动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配合全市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开展住院费用按大数据病组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提高医保基金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手段提升监管实效性和精准度。积极落实和执行国家、本市基本药物目录,加强对医疗机构带量采购和医保药品合理性使用的监督管理。到2022年和2030年,医疗保障体系持续完善。(牵头单位:区卫健委、区医保局)

(十三)健康环境促进行动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区、卫生镇创建成果,确保本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紧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重点场所卫生、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关键环节。到2022年和203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提升,居民饮用水水质持续改善。(牵头单位:区卫健委,配合单位:区建管委、区教育局、区规划资源局、区房管局、区绿容局、区城管局)

(十四)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

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50条”落地,推进新虹桥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高能级健康产业项目,促进临床前沿尖端技术服务、高端医疗服务、先进适宜技术服务等集聚发展,培养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科医疗品牌。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鼓励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向特色化发展,提升中医药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贡献度。到2022年和2030年,健康服务业增加值高于全区生产总值增幅。(牵头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卫健委、区规划资源局、新虹桥公司)

(十五)健康信息化行动

实现市、区两级公立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互认和实时查阅。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信息互联互通网络。完善本区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卫生数据服务社会民生事业和城市精准治理。完善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服务平台,建设健康云、医疗云、影像云,促进医疗服务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的转变。加强大数据在健康服务、健康保障、临床科研、医药研发和行业管理、卫生监督执法等领域的应用。重点支持机器智能辅助个性化诊断、精准治疗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辅助康复和照看等技术研究,促进智慧医疗发展。在闵行“捷医平台”现有功能基础上,融合“上海健康云”平台,扩充现有服务内容,建立更完善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平台。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对健康信息化服务的感受度持续提升。(牵头单位:区科委、区卫健委、区大数据中心)

(十六)深化闵行健康一体化行动

健全本区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构建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网络,制定统一医疗质量控制标准,促进市区两级质控标准接轨,实现医疗质控同质化。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传染病、卫生应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公共卫生领域体系建设,建立综合监督执法联动协调机制,推进区域应急处置信息和资源共享。深化中医药创新合作及推进健康科技创新,支持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内特色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向特色化发展,以及与公立医疗机构在智能医学方面的合作应用等。到2022年和2030年,闵行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等领域一体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牵头单位:区卫健委,配合单位:区建管委、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市场局、区房管局、区城管局、区应急局、区机管局、区城运中心、新虹桥公司、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十七)发展健康国际化行动

建设有竞争力的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发展高端医疗旅游。支持医疗机构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与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等交流合作。支持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社会办医与公立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医学科技创新研究、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支持国际知名科技组织、医药企业落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并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规划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积极推动吸引国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落户闵行。到2022年和2030年,闵行健康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牵头单位:区卫健委,配合单位: 区经委、区科委、区文化旅游局、新虹桥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制度

在原成立的议事协调机构(闵行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基础上,调整机构成员名单,加强健康促进队伍建设。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区健康促进委员会统筹推进健康闵行行动,组织开展行动监测评估和考核评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镇(工业区)等要围绕健康闵行行动通力合作、各负其责,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把健康闵行行动执行情况纳入各委办局及街镇(工业区)考核内容。

(二)健全支撑体系,动员各方参与

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好卫生健康投入政策。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健康筹资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和企业投资、捐资健康领域,依托社会力量成立健康闵行行动相关基金。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政府、单位、学校、社区、家庭及个人要积极参与健康闵行行动,形成社会多方共治的格局。

(三)坚持健康理念,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健康上海行动及健康闵行行动的宣传推广,奥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提高全社会对健康上海、健康闵行建设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健康文化。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卫生健康工作宣传计划,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增进社会各界对医学事业、医务工作的理解、尊重与支持。

四、实施进度

(一)组织架构阶段

2020年6月底,明确议事协调机构,即区健康促进委员会组织构架,统筹推进各健康专项行动及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各相关委办局、各街镇(工业区)及有关单位要建立工作机制,落实责任人,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

(二)分步实施阶段

各相关单位对标本方案中2022年及2030年总体目标及各专项行动具体目标(定量或定性),分步实施行动内容,将该项工作纳入本单位或部门年度重点工作,并按照相关部署抓好工作落实。

(三)监测评估阶段

区健康促进委员会统筹推进监测评估工作,并制定监测评估办法,各专项行动牵头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具体监测内容包括各专项行动目标实现情况及重点任务的实施进度,每年监测评估1次。

(四)结果运用阶段

各专项行动相关单位形成各专项行动年度进展专题报告,由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形成总体监测评估报告,区政府适时发布该报告。